"老头!你这摊位占道经营,严重影响市容市貌!"
刘华指着李国强的红薯摊。
"重点路段,从重处罚!"
刘华冷笑着看向70岁的李国强,
"罚款三万元!"
围观群众倒吸一口凉气:
"三万?这也太狠了吧!"
所有人都等着看老人哭诉求情,没想到李国强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。
"支付宝还是微信?"老人掏出手机,语气平静得让人意外。
"嘀"的一声,转账成功。李国强收起手机,推着三轮车头也不回地走了。
刘华看着老人的背影,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不安...
第二天早上,刘华的电话被打爆了!
凌晨4点,当整个城市还沉浸在睡梦中时,李国强已经起床了。
老旧的康乐小区里,楼道灯时亮时暗,他摸黑下楼,熟练地推开院子里那间小棚子的门。炉子、风箱、蜂窝煤,还有满满一筐挑选好的红薯,这就是他全部的"装备"。
"李叔,又起这么早啊。"
住在一楼的小王探出头来,睡眼惺忪地打着招呼。
"习惯了,闲着也是闲着。"
李国强笑着回应,手里的红薯已经开始在炉子里滋滋作响,
"年纪大了睡不着,不如出来动动。"
小王看着他忙碌的身影,心里总是觉得有些心酸。李叔今年70岁,退休快10年了。老伴走得早,儿子在深圳工作,一年回不了几次家。一个人住在这个两室一厅的老房子里,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
"李叔,您退休金不是挺好的吗?何必这么辛苦。"小王忍不住劝道。
"钱多钱少都是钱,能动就动动,总比在家发霉强。"
李国强翻动着红薯,香甜的味道慢慢飘散开来,
"再说了,和街坊邻居聊聊天,也挺有意思的。"
小王知道劝不动他,只能叹了口气回屋了。
李国强继续忙着他的红薯。街坊邻居们都知道,李叔是个本分人。穿的衣服虽然旧,但洗得干干净净,袖口和膝盖处都打了补丁,据说是他自己缝的。那辆破旧的三轮车跟了他三年多,车厢里铺着干净的毛巾,红薯总是整整齐齐地摆放着。
早上6点,红薯烤好了。李国强把红薯装进保温箱,推着三轮车出了小区门。
"李叔早啊!"
门口执勤的保安老张挥挥手。
"老张早,昨晚值夜班辛苦了。"
李国强停下来,从保温箱里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,
"拿着,给你媳妇尝尝。"
"哎,李叔你这样我多不好意思。"
老张推辞着,但还是接过了红薯,
"你这红薯真是没话说,我媳妇昨天还念叨呢。"
"自己挑的,个个都甜。"
李国强朴实地笑了笑,推着车子继续向前走。
中山路是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,早上7点就开始热闹起来。李国强在靠近公交站的地方停下,这里人流量大,而且很多人等车的时候会买个红薯暖暖手。
"来来来,刚出炉的烤红薯,又香又甜!"
李国强的吆喝声不大,但很有穿透力。
很快就有人围了过来。
"老师傅,这红薯多少钱一斤?"
一个穿着职业装的年轻女孩问道。
"8块钱一斤,童叟无欺。"
李国强熟练地掀开保温箱,热气腾腾的红薯香味扑面而来。
"给我来两个大的。"
女孩挑了挑,
"我要赶公交车,快点啊。"
"好嘞。"
李国强动作麻利,称重、装袋、收钱,一气呵成,
"16块8,你给16块就行。"
"老师傅人真好。"女孩笑着接过红薯,正好公交车来了,急匆匆地跑了。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李国强的生意很不错。有买早餐的上班族,有晨练回来的老年人,还有几个住在附近的家庭主妇。
"李师傅,你这红薯真甜!"
常买他红薯的张阿姨竖起大拇指,
"比超市里的好吃多了,我孙子特别爱吃。"
"都是自己挑的,保证个个都甜。"
李国强总是这样朴实地回答。
张阿姨是他的老顾客了,几乎每天都来买。有时候红薯卖完了,她还会专门过来和李国强聊两句。
"李师傅,你这身体真好,我比你小5岁,都不敢这么折腾。"
张阿姨一边挑红薯一边说。
"人啊,就得动起来。一停下来,这身体就废了。"
李国强笑着说,
"我这不是卖红薯,是锻炼身体。"
"说得也是。"
张阿姨点点头,
"给我来3个,回去给孙子当早餐。"
就这样,李国强在中山路上卖了快三个小时。他从来不觉得这工作有什么不好意思的,也不怕熟人看到。邻居们偶尔路过,他还会主动打招呼。
"李叔,在这啊。"
小区里的王大妈路过,停下来说话,
"生意怎么样?"
"还行,基本上都能卖完。"
李国强擦了擦额头的汗,
"王姐你买菜啊?"
"是啊,去菜市场转转。你这红薯给我来两个,回去给老头子吃。"
每天卖完红薯,李国强会推着三轮车在街上转转,观察观察这个城市的变化。有时候碰到其他的小商贩,大家也会聊两句。
"老李,你这生意不错啊。"
卖煎饼的老王羡慕地说,
"我这煎饼摊,城管来了就得跑,你怎么从来不跑?"
"跑什么跑,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。"
李国强淡淡地说,
"大不了挨顿训,能怎么着?"
"你心态真好。"
老王摇摇头,
"我是真怕那些城管,看到他们就腿软。"
"都是为了生活,有什么好怕的。"
李国强收拾着摊位,
"再说了,他们也是人,也有父母家人,不至于为难咱们这些老头老太太。"
老王听了这话,觉得李国强说得有道理,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:
"话是这么说,但万一真碰上较真的呢?"
"那就认罚呗,违法了就要承担后果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。"
李国强的话里带着一种淡然的智慧。
上午10点,阳光正好,中山路上的人流达到了一天中的高峰。李国强的红薯摊前排着小队,几个买红薯的市民正在挑选。
就在这时,远处传来了整齐的脚步声。
"队长,前面有个卖红薯的。"
年轻的城管队员小李指着李国强的方向。
刘华抬眼望去,眉头立刻皱了起来。中山路是市里的重点路段,是城市形象的窗口,绝不允许有任何占道经营的现象。上个月市里刚开过会,强调要重点整治这条路的市容市貌。
"走,过去看看。"
刘华整了整帽子,带着四个队员大步走了过去。
刘华今年42岁,在城管队干了8年,从普通队员一步步升到了中队长。他执法严格,在同事中有"铁面队长"的外号。在他看来,城市管理就得严,不严不足以震慑违法者。
李国强正在给一个老大妈找零钱,听到脚步声,他抬头看了一眼,然后继续手头的动作,没有像其他商贩那样慌张收摊。
"老同志,你这是占道经营,违反了《城市管理条例》第32条。"
刘华走到摊前,掏出执法证,语气严肃,
"按规定要接受处罚。"
围观的群众开始小声议论起来:
"又要罚款了。"
"这么大年纪了,就卖几个红薯,何必为难老人家呢?"
"是啊,又不是什么大生意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得了。"
刘华听到这些议论,心里有些不快。在他看来,执法就是执法,不能因为对方是老人就网开一面,那样的话法规还有什么威严?
李国强慢慢抬起头,仔细看了看刘华的执法证,又看了看几个年轻的城管队员。他的表情很平静,甚至可以说是淡定,完全没有被查处的紧张感。
"您说得对,占道经营确实不对。"
李国强点点头,
"该罚多少?"
这个反应让刘华愣了一下。按照他以往的执法经验,小商贩被查到,要么拔腿就跑,要么哭诉求情,再不就是据理力争。像李国强这样主动认错、主动询问罚款数额的,他还真是第一次遇到。
"按照条例,占道经营初犯罚款500元。"
刘华说着,停顿了一下,
"但是..."
"但是什么?"
李国强问道。
"但是这里是重点路段!"
刘华故意提高了声音,
"影响城市形象,要从重处罚!"
他看了看围观的群众,又看了看李国强,决定杀鸡儆猴:
"罚款三万元!"
这个数字一出口,围观的群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。
"三万?这也太狠了吧!"
"就卖几个红薯,罚三万?"
"这老爷爷得卖多少红薯才能挣三万啊!"
"太过分了,这明显是故意刁难!"
群众的议论声越来越大,有人开始掏出手机录像。刘华心里暗自得意,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让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山路占道经营的后果。
所有人都等着看老人的反应,等着看他哭诉求情的样子。按照常理,一个70岁的老人听到要罚款三万,肯定会哭天抢地,然后苦苦哀求减免一些。
然而李国强的反应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
他只是静静地看了刘华几秒钟,然后点了点头:
"三万就三万,该怎么交?"
这下不光围观的群众傻眼了,连刘华和几个城管队员都愣住了。这个反应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。
"你...你确定要交?"
刘华有些不确定地问,
"三万块钱,不是三万分钱。"
"我耳朵没聋,您说得很清楚。"
李国强从口袋里掏出一部手机,
"支付宝还是微信?"
围观的群众都看呆了。这个老头要么是疯了,要么就是有什么特殊背景。但看他的样子,穿着朴素的灰色外套,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,怎么看都是个普通的退休老人啊。
"支付宝。"
刘华报了收款账号,心里却开始打鼓。这个老头的反应太不正常了,会不会有什么问题?
李国强熟练地操作着手机,输入金额,确认转账。"嘀"的一声,转账成功。
"收到了。"
李国强收起手机,开始收拾摊位。
全程不到五分钟,干净利落,没有一句废话,没有一句抱怨。李国强把红薯装进保温箱,推着三轮车准备离开。
"等等。"
刘华叫住了他,
"你叫什么名字?住在哪里?"
"李国强,康乐小区。"
李国强回答得很简单。
"还有别的证件吗?身份证什么的?"
李国强从口袋里掏出身份证,递给刘华。刘华仔细看了看,确实是康乐小区的住址,年龄70岁,没什么特殊的。
"行了,你可以走了。"
刘华把身份证还给李国强。
李国强接过身份证,推着三轮车离开了,全程没有回头看一眼。围观的群众让开一条路,很多人都在窃窃私语:
"这老头不对劲啊。"
"三万块钱说给就给,肯定有问题。"
"会不会是个隐形富豪?"
"或者是有什么背景?"
刘华看着李国强远去的背影,心里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。但他又说不出到底哪里不对,毕竟从各种证件来看,对方就是个普通的退休老人。
"队长,这老头有点怪。"
队员小李凑过来小声说。
"怪什么怪,可能就是认命了。"
刘华强作镇定地说,
"有些老人就是这样,觉得作对没好处,不如老老实实认罚。"
"可是三万块钱啊,不是三千。"
"谁知道呢,也许人家有钱。"
刘华挥挥手,
"走了,继续巡查。"
但是在接下来的巡查中,刘华总是心神不宁,李国强那种异常的淡定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。
当天下午,那段执法视频就被上传到了网络上。视频的标题是《70岁老人街头卖红薯被罚3万,淡定交钱让人心疼》。
视频一经发布,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关注。短短两个小时,点击量就超过了十万,转发评论更是呈爆炸式增长。
网友们的评论五花八门,但基本都是在为李国强打抱不平:
"这也太过分了吧,就卖几个红薯,罚3万?这城管是疯了吗?"
"看着老爷爷那么淡定地交钱,我的心都碎了。三万块钱对一个卖红薯的老人来说得是多大的数字啊!"
"城管执法也要有人情味啊,这么大年纪的老人,容易吗?为了生活出来卖点红薯,结果被罚得倾家荡产。"
"支持老爷爷!有谁知道他在哪卖红薯吗?我要去买,用实际行动支持他!"
"这就是传说中的钓鱼执法吧?专门盯着老弱病残下手,真是没人性!"
"强烈要求那个队长道歉!并且退还全部罚款!"
视频的转发量很快就突破了三十万,各种自媒体账号也开始转发这个视频,加上自己的评论。有的说这反映了执法部门的冷血,有的说这体现了社会对底层民众的不公,总之都是在批评城管的执法方式。
本地的几个知名博主也转发了这个视频:
"看到这个视频,我想起了我已经去世的爷爷。老人家70岁了还要出来卖红薯,肯定是生活不容易。三万块钱的罚款,对一个老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。希望给老人家一个公道。"
"这个视频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的'贫困县建豪华政府大楼'事件。一边是老人为了生计在街头卖红薯被重罚,一边是某些部门花钱如流水。这个对比太强烈了。"
视频在网上发酵的同时,投诉电话也开始响个不停。
"喂,城管局吗?你们罚一个70岁老人3万块钱,有没有良心啊?"
"那个卖红薯的老爷爷多不容易啊,你们怎么忍心下这么重的手?"
"强烈要求退还罚款,给老人家道歉!这种执法方式太过分了!"
"我要投诉那个城管队长,这明显是滥用职权!"
接电话的工作人员都快疯了。从下午2点开始,电话就没断过,一个下午接了四百多个投诉电话,而且全都是为了那个卖红薯的老人。
"主任,这电话接不完了。"
接线员小张愁眉苦脸地向办公室主任汇报,
"都是为那个老人投诉的,我说破嘴皮子都没用。"
"先安抚一下,说我们会调查处理。"
办公室主任也头疼得很,
"这事闹得太大了。"
晚上的本地新闻也报道了这件事。主持人的语气里带着明显的同情:
"今天,一段城管执法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。视频中,一位70岁的老人在街头卖红薯被罚款3万元,老人淡定接受处罚的画面让人心酸。目前,此事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,相关部门表示正在调查处理。"
新闻播出后,这件事的影响面更大了。很多市民开始主动搜索李国强的红薯摊,想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"可怜的老爷爷"。
康乐小区里也热闹起来,很多原本不认识李国强的邻居都跑来询问情况。
"就是一楼那个李叔吧?"
"对对,就是他,平时看起来挺老实的一个人。"
"三万块钱啊,我一年都挣不了三万。"
"这也太过分了,欺负老实人。"
李国强回到小区的时候,已经是下午3点了。刚进小区门,就被门口的保安老张拦住了。
"李叔,出大事了!"
老张拿着手机,神色激动,
"你上网了!好多人都在为你打抱不平呢!"
"上网?"
李国强装作疑惑的样子,
"我这个老头子,能上什么网?"
"就是你被罚款的事!"
老张把手机递给李国强,
"你看,这视频都传疯了!"
李国强接过手机,看了看视频和评论,脸上的表情依然很平静:
"唉,都是为了生活,有什么可说的。"
"李叔,你太老实了!"
老张急得直跺脚,
"三万块钱啊,你怎么就这么给了?应该找律师,找媒体,这明显不合理!"
"算了,钱可以再赚,和他们争来争去累的是自己。"
李国强把手机还给老张,
"我这把年纪了,还能和小年轻计较什么?"
老张看着李国强的背影,只觉得这个老人真的是太善良了,善良得让人心疼。
李国强回到家,很快就有邻居过来关心了。
"李叔,听说你被罚了三万?"
住在楼上的王大妈急匆匆地下来,
"这可怎么办?要不要找律师?我儿子认识一个律师,可以帮你看看。"
"没事,王姐,小事一桩。"
李国强招呼王大妈坐下,
"我还有点积蓄,不碍事。"
"可是三万块钱啊!"
王大妈心疼得直掉泪,
"你一个红薯才卖几块钱,得卖多少才能挣回来?"
"慢慢来呗,反正我也没别的事干。"
李国强笑得很平静,
"大不了少买两件衣服,少下两次馆子。"
"李叔,你太老实了!"
王大妈气愤地说,
"现在网上都在为你说话,你应该去告那个城管!"
很快,越来越多的邻居过来了。大家都是为了关心李国强,也都劝他去申诉,去维权。
"李叔,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!"
"对啊,三万块钱,这明显是敲诈!"
"我们可以联名举报!"
面对邻居们的热情,李国强总是淡淡地回应:
"算了算了,都是为了生活,没必要弄得那么复杂。"
邻居们看他这样,更心疼了。都说老李太老实了,这么明显的不公平都能忍。但是劝来劝去,李国强就是不松口,坚持说"算了"。
晚上7点,邻居们陆续散去。李国强一个人坐在客厅里,打开电视看新闻。当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时,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了一下,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。
看完新闻,李国强走进厨房,开始洗红薯,准备明天的货。小王听到动静,跑过来串门。
"李叔,你还要去卖啊?"
小王看到他在洗红薯,忍不住说,
"万一又被罚怎么办?"
"不去中山路了,换个地方。"
李国强淡淡地说,
"总不能因为这点事就不干了,我还得生活呢。"
"可是李叔..."
"没什么可是的。"
李国强继续洗着红薯,
"规矩就是规矩,犯了就要认。我这把年纪了,还能怎么样?"
小王看着他的背影,心里五味杂陈。这个老人真的是太善良了,善良得让人想哭。
第二天上午9点,刘华刚到办公室,桌上的红色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。
"刘华,立刻到我办公室来!现在!马上!"
局长的声音透着从未有过的严厉和慌张。
刘华心里咯噔一下,昨天的事肯定闹大了。他匆忙整理了一下制服,快步走向局长办公室。
一路上,刘华的心里七上八下。虽然昨天那个视频在网上传得很火,投诉电话也很多,但他觉得这都在预料之中。毕竟网络舆论总是会站在弱者一边,过几天热度下去就没事了。
推开办公室的门,刘华看到局长正背对着他站在窗前,整个人的身影显得异常严肃。办公桌上的电话还在闪烁着红灯,显然刚刚结束一个重要通话。
"局长,您找我..."
刘华刚开口。
"闭嘴!"
局长猛地转过身,脸色铁青得吓人,
刘华心里更加不安了,
"局长,到底出什么事了?"
"你马上就知道了!"
局长拿起桌上的座机电话,
"这个电话是专门找你的,你自己接!"
刘华颤抖着接过话筒,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威严而愤怒的声音。短短几分钟的通话,刘华的脸色从正常变成惨白,从惨白变成毫无血色。
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,话筒差点掉在地上。通话过程中,刘华的表情从疑惑变成震惊,从震惊变成恐惧,从恐惧变成绝望。
局长看着他的反应,什么话也没说,只是静静地观察着。
电话里最后那句话传来时,刘华整个人如遭雷击,眼睛瞪得滚圆,嘴巴张得老大,却发不出任何声音。
"我...我..."
刘华想要说什么,但发现自己根本无话可说。
话筒里传来"咔嚓"一声,电话被挂断了。
刘华拿着话筒,呆立在那里好几秒钟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当他回过神来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了。
刘华双腿发软,再也支撑不住,直接瘫坐在椅子上。他的脸色惨白如纸,整个人都在颤抖,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...
局长神情严肃:
"刘华,你要有心理准备。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工商局主任王建国,他告诉你的事实是——你昨天罚款的那个李国强,根本不是什么普通的卖红薯老头。"
"那他是谁?"
刘华的声音颤抖着。
"李国强,工商局退休干部,工商系统工作了整整32年,退休前是工商局执法监察处的处长。"
局长一字一句地说,
"专门负责监督基层执法部门的工作,在整个系统里威望很高。"
刘华听得目瞪口呆,手里的水杯差点掉在地上。他怎么也想不到,昨天那个穿着朴素、推着破三轮车的老人,竟然有这样的身份背景。
"更重要的是,"
局长继续说,
"两个月前,工商局启动了一项特殊的督察行动,叫做'民生体验式督察'。李国强主动请缨,要以普通市民的身份暗访各个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。卖红薯,就是他选择的伪装身份。"
刘华这才明白,为什么李国强昨天会那么淡定,为什么他能毫不犹豫地拿出三万块钱。一个在执法系统工作了32年的老专家,对于基层执法的各种套路太了解了。
"王主任在电话里说,你的整个执法过程都被详细记录了。从你故意提高罚款数额,到你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,全都成了李国强暗访报告中的典型案例。"
局长拿出一份传真文件:
"这是王主任刚才传过来的报告节选。你听听李国强是怎么写你的:'该队长刘华,在面对一个看似普通的老年商贩时,表现出明显的权力滥用倾向。无视法规条文,随意将500元的标准罚款提高到3万元,态度傲慢,缺乏基本的执法素养和人文关怀。这种行为如果不加制止,必将严重损害政府执法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。'"
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砸在刘华的心上。他现在完全明白了,昨天那种莫名的不安感是有道理的。李国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,他的每一个反应,每一句话,都是一个资深执法监督专家的冷静观察。
"王主任最后问了你一个问题,"
局长看着刘华,
"如果你昨天知道李国强的真实身份,你还会那样执法吗?"
这个问题让刘华彻底绝望了。答案是显而易见的,如果他知道李国强是督察员,别说罚款,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。而这恰恰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——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区别对待不同身份的人,这样滥用手中的权力。
与此同时,在康乐小区里,李国强正在房间里整理着他的暗访记录。
两个月来,他不仅仅卖红薯,还做过很多其他的事。他申请过个体营业执照,体验工商部门的服务态度;他在街头摆过修鞋摊,观察城管的执法方式;他甚至还开过小卖部,了解税务部门的征收情况。
每一次经历,都让他对基层执法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有些部门确实在努力为民服务,但也有一些部门存在严重的问题。
昨天的执法,只是他收集到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个,但这个案例很典型,充分暴露了某些执法人员在面对弱势群体时的真实嘴脸。
李国强拿出那部特殊的手机,拨通了王建国主任的电话。
"王主任,我是李国强。刘华那边的情况如何?"
"老李,那小子被吓坏了。"
电话里传来王建国主任的声音,
"你的报告我仔细看了,写得很详细。这个城管队长的问题确实很典型。"
"这只是开始,"
李国强说,
"据我这两个月的观察,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。不只是城管,工商、税务、交警,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。"
"你准备继续下去?"
"当然。"
李国强的声音很坚定,
"既然开始了,就要做彻底。我要让所有部门都知道,普通老百姓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欺负的。"
王主任沉默了一会儿:
"老李,你这样做风险很大。万一身份暴露..."
"暴露就暴露吧,"
李国强淡然一笑,
"我都70岁了,还怕什么?再说,如果我们这些老家伙不站出来,谁来为老百姓说话?"
这就是李国强的真实想法。作为一个在执法系统工作了32年的老人,他太了解基层的各种问题了。退休之后,他本来可以安享晚年,但是看到社会上越来越多关于不公的新闻,他坐不住了。
"民生体验式督察"项目启动的时候,王主任本来是想安排年轻一些的同志去,但李国强主动请缨,说自己年纪大,更容易被当作软柿子捏,能够收集到更真实的材料。
"老李,你选择卖红薯这个身份真是太聪明了。"
王主任在电话里说,
"还有什么比一个70岁的卖红薯老人更容易成为执法部门目标的?流动摊贩,老人,看起来没有背景,这种人最容易遭到不公正对待。"
李国强苦笑道:
"我就是要看看,他们在面对这样一个看似无能为力的老人时,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。结果正如我预料的那样。"
第二天下午,市工商局的会议室里,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召开。
参会的除了工商局的领导班子,还有城管局、税务局、交警大队等多个执法部门的负责人。刘华的直接领导城管局长也在其中,脸色显得很难看。
王建国主任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上,面前放着一份厚厚的报告。
"各位同志,今天召开这个紧急会议,是因为我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暗访报告。"
王主任拿起报告,
"这是李国强同志经过两个月实地暗访收集的材料,内容涉及我们在座的多个执法部门。"
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严肃起来。在座的都是各部门的负责人,他们虽然不知道具体内容,但从王主任的语气可以听出问题的严重性。
"我先说说昨天的城管执法事件。"
王主任看向城管局的局长,
"你们的刘华队长,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。随意将法定的500元罚款提高到3万元,态度傲慢,这样的行为如果不及时纠正,会严重损害我们执法部门的形象。"
城管局长脸色更加难看,但只能点头认错:
"王主任,我们一定严肃处理,绝不姑息。"
"但是,"
王主任话锋一转,
"刘华的问题只是表面现象,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整个执法体系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偏差。"
他翻开报告:
"根据李国强同志的详细观察,类似的问题在各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。有的部门对待有身份背景的人态度恭敬,对待普通老百姓就爱理不理;有的部门执法标准不统一,看人下菜碟;还有的部门程序复杂,故意刁难群众..."
会议室里鸦雀无声,每个人都在反思自己部门是否存在类似问题。
王主任继续说:
"李国强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,执法部门和老百姓之间还存在很大的隔阂。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,并且切实加以解决。"
"从今天开始,我们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'执法规范化'专项整治活动。所有执法部门都要参与,要真正做到依法执法、文明执法、公正执法。"
"具体措施有四点:第一,建立常态化执法监督机制。我们会安排更多有经验的退休干部进行不定期暗访督察,随时监督各部门的执法情况。"
"第二,完善执法标准和流程。各部门要制定详细的执法规范,不允许随意变通,更不允许因人而异。所有罚款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。"
"第三,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。要让每一个执法人员都明白,我们的权力来自人民,必须为人民服务,而不是用来欺压人民。"
"第四,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。群众的投诉要有专门渠道,及时处理,发现问题要严肃追责,绝不护短。"
这四条措施,每一条都直指当前执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。在场的领导都知道,这次是真的要动真格了。
一个月后,李国强的暗访行动在全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刘华经过深刻反省,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,但他变了很多。每次执法前,他都会想起李国强说过的话:
"执法者手中的权力,是人民给的,要用来为人民服务,不是用来欺负人民的。"
各个执法部门也都发生了变化。因为大家都知道,街头可能随时有"李国强"在暗访。这种不确定性,反而让所有执法人员都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。
李国强依然每天推着他的三轮车,在这个城市的街头巷尾卖红薯。但现在,所有经过的执法人员都会远远地避开,或者礼貌地点头致意。他们知道,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人,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普通老百姓的尊严。
有一天,刘华在街上又遇到了李国强。
"李师傅,您还在卖红薯?"
刘华有些惊讶。
"卖啊,为什么不卖?"
李国强笑了笑,
"我是真的喜欢这个工作,能和街坊邻居聊天,还能锻炼身体。"
"可是您的身份..."
"身份不重要,重要的是心态。"
李国强认真地说,
"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,无论是谁,在法律面前都应该是平等的。执法者不应该因为对方的身份高低而区别对待。"
刘华深深地点了点头。他现在才真正理解了李国强这样做的深层含义。
从那以后,李国强的故事在整个城市传开了。很多人专门来买他的红薯,不仅仅是因为红薯好吃,更是对他这种精神的敬佩。
而李国强依然保持着一个普通卖红薯老人的朴实本色,每天早上4点起床,推着三轮车在街头巷尾穿行。
他知道,改变不会一蹴而就,但是只要坚持下去,这个城市会变得更加公正,更加温暖。毕竟,真正的执法,应该让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,更应该让人感受到法律的温度。
配资炒股平台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